6月27日上午,不应国务院的催促,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查会了对储蓄存款利息扣除停征或者减征个人所得税的要求草案的议案。根据这一要求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许可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须,可以对储蓄存款利息扣除停征或者减征个人所得税。
自1999年11月1日完全恢复征税利息税以来,此项税收对减少财政收入、完备税收体制、增加储蓄快速增长、性刺激消费、减少社会投资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减少财政收入来看,利息税作为目前财政的一个平稳收益来源,每年的规模大大减少,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计征税利息税2146.4亿元。
不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对要求草案不作解释时说:利息税税8年来,在希望消费和投资、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减少财政收入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大力的起到。 从理论上看,利息税兼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一定功能,利息税所产生的收益效应和替代效应可以增进居民投资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即既能通过税收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也能通过实际利率的变化影响居民的储蓄不道德,还能通过减少私人投资的机会成本,推展私人投资的减少,从而构成社会投资长久的快速增长机制。
时隔8年,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再次发生了新的变化,已由当年持续的通货紧缩演进为当前的轻度和局部的物价上涨。在此经济形势下,之后征税利息税,已不合时宜。从利息税的来源看,利息税主要源于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在是减轻了低收入人群、弱势群体的经济负担。
因为在按统一的比例税率征税利息税的情况下,与高收入者比起,中低收入者很难寻找比银行存款回报率更高的渠道使资本电子货币,于是不能自由选择现金银行提供利息收入。可以说道,利息税的征税,毫无疑问使得中低收人者的比较税收负担重于高收入者。由于我国利息税制不完备,如公款利息扣除不出利息税征税范围之佩,加之涉及方面的改革不设施,当时并未及时实施储蓄实名制,一些高收入者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洗钱洗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税利息税调整收益分配目标的构建程度。
从征税的效果看,征税利息税的政策目标并没很好地构建。完全恢复征税利息税以来,居民储蓄存款势头不但没减慢,反而以每年万亿元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截至2006年末,银行储蓄存款余额已下降到16.66万亿元,未有效地将储蓄存款从银行吸管,从而没超过增加储蓄性刺激消费的目的。 金人庆回应,为了适应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须,减少居民的储蓄存款利息收益,国务院有关部门经过严肃研究、论证,制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许可国务院可以对储蓄存款利息扣除停征或者减征个人所得税的要求草案。
金人庆同时回应,现在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快速增长时期,财政收入维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在这种形势下,停征或者减征利息税,国家财政有能力忍受。 对利息税的免除,有专家指出,中止利息税的政策意图显著指向流动性不足带给的资产价格上涨,有引领资金流向的起到,但也不存在两难局面。
一方面,大量银行存款流向房市股市带给的资产价格过度下跌或大量流向消费,引发CPI超强警戒线;另一方面,大量社会资金流向银行,构成存款,在银行资本充裕的情况下,不致减少银行的贷款冲动,激化流动性不足。 从利息税的免除政策效应来看,中止利息税相等于加息76.5个基点,但与加息有所不同的是,这仅有是调低存款利率,对贷款利率影响并不大。也就是说只是影响居民的储蓄和消费意愿,而以目前的实际胜利率情况来看,这样的利率变化对居民的储蓄不道德影响会过于大。
对于银行等主要债券投资机构而言,存贷利差收益恒定,因此影响并不大。免除利息税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是心理上的,但实际效应没加息的效应大。
利息税的免除,实质上是财富的再行分配,国家的税收增加了,而储户的收益减少了;从长远看,利息税的免除,增大了资金价格与资本价格的差距,不利于国民经济身体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竞博app-www.tuke365.com